南海之帝为儵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“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”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
从易学的角度,这段文字的描述,很自然的联想到河图的结构。南北是火水之方,我们生活中常说水火无情,水火成灾后,其特点就是快!从庄子的起名儵忽,就能看出其快的特点。
倏忽要报答浑沌的德善。那么浑沌的善从哪里体现呢?浑沌是中央之地,在河图中其五行为土。对应的八卦就是坤与艮。这里还有一个特定环境,南海、北海、中央海,全是海中之王。自然就要选坤。坤为土,为信,说明浑沌还是很讲信用的帝王。坤与巽同位,自然也秉承了巽的特性,木主仁善。倏忽要报答浑沌,自然也在情理之中。
倏忽做事,属于急性子!说来就来。这也和他们的属性相关。河图中,水火是上下位置。从这个位置上看,就说明水火是极位,力度大!
之所以要开窍,理由很简单,以人为参照系,视听食息都有了,才能感受这个世界。实际上,倏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。视为离,听为坎;食因腹中空,为离,息因体而乏,为坎。
孔子讲: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同样还有一句话:己所欲,勿施于人。你爱的东西,对他人也可能是灾难。
浑沌为何会死呢?
这是一个多角度的问题,从易学角度来讲,浑沌就是天地未分离之时,阴阳二气合二为一,为太极。此时虽未有眼耳鼻舌身意,但万物皆在太极中。浑沌知晓一切,远不是倏忽所能体悟的!
道德经曰: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从佛学禅意来说,一为一切,一切为一。浑沌就是一,就是一切!
再者,浑沌的对标是天地万物,倏忽的对标是天地人三才之一的人。由大变小,由强变弱。
一件本功能齐全的高级物件,人为的分拆成单一功能的元器件。这就如同大卸八块。浑沌之死,死在维度断层。
庄子在战火纷飞的周王朝末期,就敏锐的觉察到。用幽默、诙谐的故事表达,这就是圣贤的智慧。
暂无加精帖子